如何應用WebPOS改善店舖績效系列--快速找尋好商品,創造好運氣

培訓課程

作者:余瑞銘

 

西門町街景
圖片轉載自 台灣觀光資訊網

零售業的營業額是靠每一個商品成交,點點滴滴所累積出來的,但許多商店銷售陳列商品何只千種?當然,如果你己經使用POS,你可能可以很簡單印出暢銷排行榜,不過,通常許多人都不懂得這個所謂「暢銷排行榜」印出來後該如何應用?本篇,介紹另一個想法,是萬一,你商店又尚未引進POS系統,你如何找出好商品?

 

正如我們公司目前提供免費WebPOS下載,你下載後,可以當傳統收銀機使用,不過,有許多人質疑當傳統收銀機使用,對我店舖改善有幫助嗎?
如表3、準備一張類似表3的報表,每個月從收銀機把各部門(大類)的營業額印下來,並騰到這張報表,算出營業額結構比(部門營業額/總營業額),簡稱銷售比;再依各部門月底盤點庫存值,並算出該部門的庫存配置比(部門庫存額/總庫存),簡稱庫存比;最後可以依各部門使用多大面積(多少貨架)來陳列該商品,依該部門佔用賣場的面積除以賣場總面積,我們稱賣場配置比,在這裡簡稱配置比。
表3的「成長」一欄,是記錄該部門上上個月營業額與上個月營業額的成長或衰退情形,若箭頭往上表示該部門上個月比上上個月營業額成長,若箭頭水平則表示沒成長但也沒衰退,若箭頭往下則表示該部門的營業額上個月比上上個月衰退,相信表3很容易即可填妥並計算出來。

表3、各部門營業比、庫存比與配置比
單位:萬元


部門

營業額

銷售比%

成長

庫存比%

賣場配置比%

日用品

10

10

15

18

飲料

30

30

20

22

速食

20

20

22

20

菸酒

15

15

20

12

休閑食品

25

25

23

28

總計

100

100

 

100

100

倘若連表3這麼簡單的統計,你都做不到,那相信你的商店也勢必難以生存下去,哪還能談繁榮呢?

 

表3填妥,檢視各數據是否與現況完全符合,接下來即可進一步仔細分析,並擬定對策。

I.分析銷售比、庫存比與賣場配置關係
從各部門營業額構成比,我們可以發現營業額佔比最高是「飲料」部門,最低則為「日用品」與「菸酒」二個部門,再從兩個部門的庫存配置比分析,你發現銷售比佔30%的飲料部門,你卻只準備了20%的庫存配置比,而且配置給賣場的面積也只佔22%,反觀營業額較低的「日用品」與「菸酒」部門卻庫存比15%與20%。

II.分析近幾個月營業額消長情形
進一步看營業額成長情形,明顯地「日用品」與「菸酒」兩部門的營業額近兩個月持平,但「飲料」部門營業額卻持續成長。
表3裡的「速食」與「休閑食品」明顯業績持續下滑,但這二個部門銷售比是20%與25%,庫存比則分別22%與23%,若再分析賣場配置比,分別20%與28%。

III.進行改善分析與調整商品結構、賣場配置
簡單分析「速食」與「休閑食品」的銷售比、庫存比與賣場配置比是相當平衡,但由於兩部門營業額下滑,若能找出下滑原因或商品,得以改善則這些結構都可以維持,否則其中休閑食品的陳列配置比似乎可以縮小賣場空間,將該部門滯銷商品下架,進行換貨或淘汰轉賣,只留暢銷商品在架上。
縮小了「休閑食品」的賣場配置比,則賣場空間將多出來,降低了這個部門的庫存比,勢必更有能力擴增其它部門的庫存準備量。
「飲料」部門是店裡一枝獨秀的商品,既屬成長性商品,也是銷售佔比最高商品,可見這個商圈對「飲料」情有獨鍾,倘若可以擴寬這部門的寬度拉深深度,增加不同種類與容量,給予「欱料」部門更多賣場陳列空間,將最受歡迎的「飲料」拉大排面量,創造量感與豐富感,搭配不同促銷組合,則你的營業額不快速爬昇才奇怪。

IV.商品結構迎合顧客需要,魅力自然無限
尤其你是新開張的商店,安排商品組成時,都是僅憑經驗或廠商的建議,若配合表3,找出成長型商品,擴大其深度與數量,迎合消費者需要;針對營業額持續無法上昇,甚至衰退的商品,不可能該部門全部淘汰,因為有些部門全部消失,會造成你商店感覺很奇怪,例如:便利店的日用品對營業額貢獻雖很低,不過把整個「日用品」部門取消,感覺就不是提供生活便利了,這時候當然找出暢銷,淘汰掉滯銷商品。
其實,拿來做分析還可以應用,各部門創造出來的「毛利額」及「毛利額佔比」(又稱為貢獻度)與庫存比、賣場配置比做比較,並適當調整其間結構與數量,像這樣不斷依顧客需求改進,不斷引進消費者喜愛的商品,自然可以創造魅力無限。

 

  1. ABCZ商品配置改善法

上節是以各部門營業額、庫存額與賣場配置等各種結構比做為分析改善的方法。在本節我們可以進一步介紹另一種調整商品配置與結構的方法:「ABCZ商品配置改善法」,只是這種方法若能配合POS系統,更容易製作,否則用人工統計加總可能性似乎較低。
零售店以貨架或櫥窗來陳列銷售各類商品,能被陳列在上面的商品,都是廠商曾經拍胸脯保證好賣,或是賣場經營者認為銷路會好的商品。
事實上呢?商品的銷路好壞,一切要依實際銷售數據來做評估,不能以主觀的印象來判定商品死活,而且,你將發現商品暢銷與賣的最差之間總有驚人的差距。
我們經常像上節所說,將商品分成不同「部門」,在「部門」裡再依不同品類、品種、規項及規格分類,目的無非是比較容易了解各分類銷售狀況及陳列有序。
假設在一個女性清潔、美容用品店,美容潔膚用品部門,總計有一百種商品。
我們將一段時間內(例如一個月內),記錄每種商品的銷售數量或銷售額,然后,依賣最好的商品依名次排序,從第1名一直排到第100名,並繪製如圖8的範例。
橫向座標,表示從第一名商品開始往右挑序,銷路最好前20名,剛好是這個部門的20%品項數;垂直座標是排序中每樣商品的營業額或銷售數累計上來,例如:第1名佔總營業額18%,第二名佔總營業15%,則第二個品項其垂直座標為33%,以此類推可以繪製出圖8範例。

圖8、營業額ABCZ分析

?

 


通常像圖8這個範例所呈現的現象,我們又可稱為是「二O八O法則」。
每個商店都會有類似經驗,如果把最暢銷20%左右商品的營業額累加起來,極可能佔總營業額70%∼80%,如圖8所示,前20%品項數的營業額即佔總營業75%,再加上排名在70%的品項數,累計營業額佔總營業額95%,當排名前90%的品項數,即達成總營業。
圖8,前三個區塊即我們稱為A、B、C商品,那最後那10%的品項數對營業額一點貢獻都沒有(營業額為0)的商品,我們為「Z」商品,根據多年追蹤,所有商店都會有10%-20%的商品是「Z」商品。
「Z」商品不只是商店積壓無法變現的庫存,有時對整體店舖的形象及商品魅力也會大打折扣,很像商店裡的癌細胞,倘若無法立即改善,癌細胞將逐漸擴散繁殖,侵蝕整體賣場的活力,所以務必盡早發覺並處理。

 

也許有人認為,B、C兩類商品即佔全部門80%品項數,但只創造25%的營業額,如果直接清除掉這兩類商品,以A類商品取而代之,不是最好的策略嗎?
答案是否定的。

  1. 若不銷售B、C類商品,全力開發A類商品,誤認如此即可提昇營業額?!其實,屆時這些A類商品的銷售數據依然可以繪成另一個ABCZ分析圖,是否又要再一次去除B、C類,這週而復始的執行,最後就算留下A類商品,全店形象與個性都變得模糊。
  2. B、C類就像人類身上的水份佔70%,看似不重要,實質上卻最重要。因為去掉B、C兩類商品即全店70%品項數,那剩餘的空間勢必以A類商品的數量去填充賣場,這將使賣場顯得空洞而貧乏,賣場的多元化與豐富滿,會使整體商品吸引力的氣勢全失,此時所衰退的業績恐怕不只原來25%。
  3. 突然去掉B、C類商品,總營業額勢必立即滑落25%,顧客感受會很敏感,到時再引進其它商品,氣勢可能難以扭轉回來。
  4. Z商品並非要全數都他們退出賣場,因為有些是為了商品政策需要,例如:烘托商店形象、塑造商店風格而導入的商品,就不能讓他們下架,而且要應用「視覺陳列」的技巧,陳列在顧客最容易接近的地方。

  曾經有朋友所開的皮件行,他的商品策略裡,30%國際知名品牌,50%國內名牌,你猜另外20%商品是什麼的商品?
他以OEM或ODM方式委外製造,LOGO設計及款式很歐風,其實是自有品牌,卻把這20%自有品牌商品與30%國際品牌商品故意陳列在一起,另外50%國內名牌佔賣場另一半,你猜營業成績如何?
自有品牌創下全店三分之一營業額,而且因為與國際知名品牌陳列在一起,自有品牌的標價比國際品牌低而比國品牌標價高,但消費者依然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