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各期文章訂閱退閱 關於風華    
連結到流通講堂最新一期橫福圖片 流通講堂橫福圖片
   第007期   
   2009年 01月 01日發行   

摘要目錄
輔導專案報導
本期專題

流通快訊

產業報導





 
 
編輯團隊
版權所有  風華國際顧問有限公司
或原作者所有

總編輯:陳木淵
創意總監:廖國隆
美術編輯:楊偉明
文字編輯:張書勝、施宏昇
顧問團隊:
王文局、王署、宋永同、余瑞銘

客服電話:02-27151488
電子信箱:eservice@mail.brp.com.tw
轉載文章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97年度經濟部輔導成功案例輔導廠商:風華國際顧問



產業報導

資料來源:遠見雜誌
虛擬通路VS.實體通路-從Wal-Mart談通路經營的魅力
 

Wal-Mart 驚喜與魅力的世界連鎖通路2003年,在《Fortune》財星雜誌五百大企業排行榜上,有兩個「No.1」的位置,填上了Wal-Mart的名字。一個是「最受尊敬企業排行榜」的冠軍;另外一個是以2,198億美元的營收,蟬聯「Fortune 500大企業排行榜」冠軍,財星雜誌上如此記載,這是第一次,由同一家企業在這兩份排行榜上奪冠。

全球智慧,台灣經驗。在「從Wal-Mart看台灣通路產業發展高峰座談會」中,東森得易購總經理宋湘嵐、SOGO百貨董事長鍾琴、台大國企所教授趙義隆與遠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共同探索Wal-Mart成功的關鍵因素。

分水嶺前後 遊戲規則不同鍾琴:細看這本描述Wal-Mart 十年的書,你會發現他在描述一個分水嶺之後的世界。1992年,創辦人Sam Walton過世,就Wal-Mart來說,這是一個決定企業興衰成敗的分水嶺。從我的角度,我更願意用另一觀點詮釋管理者所面臨的分水嶺;當你開第一家店的時候,你需要在意的產品品質、差異化策略、市場定位,這是企業經理人的第一個挑戰。

當你站穩腳步,從第一家分店開到第十家分店的時候,狀況不會差太多,你所面臨的挑戰都還在分水嶺之前;但是當你開始規劃第11家分店的時候,你開始面臨完全不同的挑戰,分水嶺後的世界是以另一套遊戲規則運作。

比如說,企業規模大到一個程度之後,重點在於企業如何建立一套雙贏的管理制度;如何在全球化市場中找到利基,異軍突起;過去你並不注意的流通效率,開始成為一個重要課題;面對消費者與員工的反彈,不能再用以前的方法來處理了,這就是分水嶺後的世界。
在這本書裡,除許多看得到的啟示和幫助外,如果要更深層的思考台灣零售通路業的全球化可能,我們就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在台灣的零售通路業,一定要複製Wal-Mart的模式才能成功嗎?
可能你的第一個答案是看產品種類。在台灣,許多daily use商品的零售通路都採取低價路線,但是7-11提供了我們另外一個反思,一個販售「便利」、商品與服務保持「創新」、現代感十足,他們販賣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讓你更便利的「生活形態」。

 

另一種不同的模式,就是百貨公司。我們讓消費者進來消費的不是商品,而是消費「感覺」;更精確的說,透過一個個讓生活更美好的創意提案,我們在創造一種消費需求。從選品、人員服務、產品陳列、空間設計,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圍繞著一個宗旨,就是如何讓顧客喜歡再回來消費。

累積企業智慧 成長關鍵宋湘嵐: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Wal-Mart的成功因素在於低價,不過在這裡,我們要先對「低價」作一個定義,「低價」與「便宜」不一樣,便宜往往意味著品質也差的產品;低價與便宜的差別在於價格價值比,,低價對於消費者的意義是:品質比價格好。東森得易購是虛擬零售通路,但是你看我們的產品,一樣以相同的原則建立品牌價值。

舉東森得易購的例子來說,在台灣,我們賣珠寶很有名,之前很少有人相信在台灣可以用電視購物賣鑽石!因為我們把握價格價值比的原則,像Wal-Mart一樣直接找到原產地進貨。

世貿大樓原是鑽石交易集散重鎮,發生911事件以後,世界鑽石開始漲價;而東森得易購因為從原產地大量進貨,所以可以維持低價原則,這也是東森得易購一炮而紅的原因。當時東森得易購創下一個紀錄,就是60分鐘內,賣出300多顆1克拉以上等級鑽石。

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虛擬通路最適合賣什麼?我的答案是,消費者要什麼,東森得易購就賣什麼。能夠肯定的是,東森得易購只有一樣東西不賣,就是品質差的東西。這是東森得易購與Wal-Mart相同堅持的地方。

與Wal-Mart相同的,大量採購具有較大的議價能力,這不只在價格,議價能力也展現在對於產品品質的要求。我們每賣一種產品,就要瞭解一種產業。

「東森嚴選」不只是更好的產品,還包括更好的服務:例如旅遊的行程,我們的考慮從國內旅行社的服務開始,到國外旅行社、導遊品質好不好,我們的顧客能不能在餐飲、行程上享受更好的服務?這必須下功夫瞭解整個產業,才能提供品質保證產品與服務。

Wal-Mart的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規模。全球零售業者能夠做大的,必然具備這兩個要素。所以,企業要賺兩種錢,一種是產品,另一種就是規模。

Wal-Mart給我們的啟示在於規模,電視購物已經有很好的成績,但是電視能播的次數有限,很多人看不到,這在規模建立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談規模,就不能忽略效率。為什麼Wal-Mart每年有幾十億美金的預算放在資訊架構的建置上?因為企業規模要大到像Wal-Mart這種程度,企業必須具有一種能力,就是快速找到成功經驗,然後複製。如何透過組織機制與資訊系統累積企業智慧,就是企業的規模能不能繼續擴增的關鍵因素。

通路經營要能夠因應環境將企業典範轉移為競爭力趙義隆:我記得1983年在美國留學的時候,留學生中間有個玩笑話說,能夠留學要感謝兩個Uncle Sam,一個是美國大叔,另一個就是Sam Walton,Wall-Mart的創辦人。

這本書叫做Wal-Mart decade(Wal-Mart這十年),剛好是從1992年創辦人過世,到2002年Wall-Mart成為全球最賺錢企業的關鍵十年,下一代接班人如何把創辦人的精神轉化為全球第一的競爭力?本書提供的經驗,是我認為最珍貴的價值所在。

「尊重員工」、「客戶至上」、「追求卓越」、「天天低價」的創辦人哲學,充分反映出Sam Walton的性格。他自己是很省錢的人,汽車冷氣壞了也不修理,這種影響也在企業裡出現,比如說,不必要的裝潢、法律顧問、工會成立等等議題,他都覺得不需要關注,他的想法是,只要事事為顧客著想,為員工著想,就不需要多花這種成本了。

從一個後設的角度來說,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那樣的作法帶來了Wall-Mart的成功,但是,把這種作法延續到現在,卻顯然的行不通。如何在理念上堅持企業精神,作法上靈活調整,就是企業接班人必須嚴肅以對的關鍵課題。
在書中可以發現,接任的執行長格拉斯做了很多事情,是創辦人Sam不可能做的事情;例如他們在企業資訊建置的預算達到幾十億美金,這是企業達到並善用規模經濟時必須投資的花費。
格拉斯任內也開始做廣告,做廣告是為了企業形象、與社區建立關係、與消費者產生連結。因為企業達到一定規模,許多人會開始認為Wal-Mart是很容易敲竹槓的。接任的執行長李斯閣更進一步開始成立基金會,培養與社區服務的關係(例如借場地作社區活動),因為在他的工作中面臨新的阻力產生:「總是有人看法與你不一樣」。對於這樣大的一個全球企業來說,這時候需要的就是
PR,就是溝通。
Wall-Mart創造了許多業界的典範,比如說,為了營造客戶舒適的購物氣氛,他們有一個「10 feet策略」,也就是說,當一個顧客迎面而來,如果在3公尺外你還沒有笑,就不是一個稱職的Wal-Mart員工。主管也不能一直關在辦公室裡辦公,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站出來看店員如何與顧客相處,並協助顧客解決
問題。
「競爭者訪價」的動作,也是Wal-Mart活用的策略之一。因為要保證低價,所以影響了許多像現在「我敢發誓」的最低價策略,而這也是Sam Walton創始
的。還有ECR(Efficiency Customer Response),如何有效的回應顧客需求,這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例如平均氣候高幾度,這個城市的衣服是不是要薄零點幾點公分,這是在標準化的規格之下,種種ECR的精細操作之一。


TOP↑